2020-02-11 13:48:39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://ln.huatu.com/wenda/ 文章来源:来源网络
阜新华图 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国家公务员备考文章:写作材料—相同型材料。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阜新华图国家公务员招聘频道(http://fuxin.huatu.com/)或者关注阜新华图微信公众号(fxhuatu),阜新华图咨询电话:0418—6609960。
之前图图介绍过相反型材料的审题、立意、角度的思路方法,今天学习第二种类型材料——相同型材料。
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。
处理方法:求同分析法(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)
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(或意义点),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,找出共同点,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。
以2016年10月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写作题目为例:
写作题:仔细阅读下列材料,按要求作答。(60分)
1.2015年6月1日,被称为“史上最严禁烟令”的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》正式实施。明确规定公共场所、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禁止吸烟,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。
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“禁烟令”实施一年以来,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.3%下降到3.8%,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,餐馆、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,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。
2.早在2007年12月,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《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》,通知规定:从2008年6月1日起,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、销售、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;同时,在所有超市、商场、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,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。这一通知,被称作“限塑令”。
然而,在许多超市里,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,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,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。在菜市场,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,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。退休多年的陈女士,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,对于塑料袋的使用,她早已司空见惯,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。
3.某地广场上,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,架着一块“由天而降”的大石头,以“落石”寓意落实。有人半开玩笑地说:巨石被钢管架着,并没有落地,这哪里是落实,分明是落不实嘛。这种“落不实”或“不落地”的落实,正是一种“软落实”。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,现在层层讲落实、天天讲落实、大会小会讲落实,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,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,“看起来很美”,却得不到实惠。
请参考给定资料,结合实际,自拟题目,写一篇议论文。要求:观点明确,内容充实,结构严谨,语言流畅,总字数为800-1000字。
方法运用
一、逐个分析材料内涵(抓结果、析原因)
材料一,结果:“史上最严禁烟令”实施以来,控烟环境依旧严峻。
可能原因:政策过严格,缺乏可操作性;执行不力,政策不持续。
材料二,结果:“限塑令”禁止商场、超市使用免费塑料袋,塑料袋仍然大量使用。
可能原因:政策宣传不到位,消费习惯缺少引导;缺少监督,执行不力。
材料三,结果:雕塑“落石”没有着地,寓意不落地,不落实,天天讲落实,可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。
可能原因:执行不力;缺少监督倒逼机制等。
二、比较找出共同点
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是都在讲政策没有落实,其中,材料一、二是个案体现,材料三观点陈述,共性内容可以做为文章的立意,所以,该题的立意为:好政策需要落实。
三、立意、角度确定
立意已定,写作角度,可以依据对各个材料原因的分析来确定。就该题而言,为什么(影响)和怎么办(对策)都为切合题目,与材料内涵吻合的角度。
但材料陈述的是负面现象,相对于为什么好政策要落实而言,好政策如何落实才是重点。所以,分论点角度以“怎么办”更为切题。具体分论点的确定,依据前文分析,结合原因,注意分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。
中心论点:好政策要有更好的落实。
分论点: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是重点。
分论点:加强宣传和推广是关键。
分论点: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是保障。
(编辑:阜新华图01)贴心微信客服
贴心QQ客服
下一篇:面试紧张开口难怎么办